大字
|
小字
|
繁體
|
简体
首页
关于我们
机构简介
机构纪事
联系方式
新闻资讯
服务快讯
机构新闻
媒体报道
活动视频
为老服务
公益项目
研究咨询
乐享家
乐享家理念
乐享家故事
乐享家集萃
支持合作
人才招聘
合作需求
合作伙伴
English
乐享家
乐享家理念
乐享家故事
乐享家集萃
当前位置:
首页
>>
乐享家
>>
乐享家故事
>>
查看详情
乐享家故事
抗战那些年的那些事儿---9位老人的抗战记忆
来源: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久久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日期:
2017-07-19 17:00:52
点击:
2371
属于:
乐享家故事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刻骨铭心、永难忘记的家国记忆。
在这份记忆中,有国土被侵占的屈辱,有家园焚烧的凄凉,有亲人被残杀的伤痛,有同胞被凌虐的愤怒,有资源被掠夺的仇恨,也有奋起抗争的斗志、同仇敌忾的豪情、坚韧必胜的信念、战争胜利的
喜悦和痛定思痛的反思。
我们邀请、组织了北京市东城区三和老年公寓、心怡老年公寓、长青养老院和朝阳区左家庄街道三源里社区的9位中国老人拿起画笔,用线条、色彩和文字还原他们心中的抗战记忆。这些老人中,年纪最小的74岁,最大的93岁。抗战伊始,他们还是天真孩童、青春少年,如今都已是耄耋高龄。再过十年,或许这些老人终将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画出来的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正如九位老人之一的何丽珠阿姨所说,可能这些画作艺术性不高,但它们却是抗日战争亲历者对1931年-1945年间最真实的记忆。我们把这些老人的抗战记忆绘本整理、呈现出来,正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下面让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九位老人以及他们的抗战故事。
何丽珠老人与她的抗战故事
何丽珠阿姨是位老北京,现在居住在朝阳区左家庄街道三源里社区,她的童年就在日本占领下的北平长大。2014年,何阿姨参加耆乐融的“绘本人生”快乐老人读与画计划公益项目,从零开始,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对于这次画出抗战记忆,何阿姨特别支持,在眼睛酸痛的情况下连续创作了11幅作品。虽然抗战时她的年龄还小,但是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情景,并用画笔还原了出来。
何丽珠老人的童年正是日本侵华的年代,老人家就住在日本驻扎地的旁边。据何丽珠老人描述当时每家每户都要把所有的门窗用黑布和黑纸挡住,从屋子外面不能看到光亮。因为当时日本人如果看到有灯光就会投下炸弹,人们都很恐慌。在何丽珠老人上小学一二年级时,一天正在上课突然空袭警报的笛声响起来了,同学们都很恐惧,老师要求同学们趴在地上,强迫学生学日语,如果学不会就被打手板,还会被骂。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农村实行“三光政策”,城市里粮食非常困难,老百姓每天夜里就去粮店排队。如果抢不到粮食,就只能吃配给的混合面。老人回忆还有一次是在她上学的路上,有个日本人向她投来一个砸炮,她被吓了一跳,就捡起路边的砖头向日本人砸去。日本人生气了,就向她追了过来,老人急中生智跑进了院子躲了起来,所以逃过一劫。1945年抗战胜利了,百姓们欢呼,孩子们也开心地唱起了童谣。
此图为何丽珠老人为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所作
李英荷老人与她的抗战故事
李英荷老人现居住在朝阳区左家庄街道三源里社区,2014年参加了“耆乐融”的“绘本人生”快乐老人读与画计划公益项目。李阿姨的童年是在日本占领的河北长大的,李阿姨一直在对日作战的前线晋察冀边区生活。她目睹和听说了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如今用画笔还原了自己的童年记忆。
1935年至1937年之间,内战兵乱间,军阀的军队进村抓男人当壮丁打内战,如果抓不到人,就抢老百姓们的东西。妇女们都背老抱幼去深山中避难了。1942年秋天人们听到炮声,游击队开始埋地雷,打游击,老人的父亲叔叔伯伯都参加了游击队。游击队每次都能利用地形巧妙地消灭一些鬼子,夺一些武器回来武装自己。随后,日本人进了村,实行“三光政策”——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房子就烧。老人和家人跑到了山沟深处,第二天她和家人在山顶上,亲眼看到自己家的房子被烧毁。鬼子把老人的二爷和父亲抓走去当苦力,老人的父亲在喂马时逃走了,而二爷和几位老人却因为踩到了地雷,无法逃脱,老人的父亲没有办法把他们一起救出来。老人还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家人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老人还回忆了村中的八路军和老百姓一起打游击,在人们中宣传进步思想。在土地改革期间,八路军带领村民打土豪分田地,激发了人们参军的积极性,妇女们也得到了解放,开始支援后方。老人的叔叔参加了解放军,是刘邓大军的一名战士,跟随部队解放大西北。
此图为1945年至1947年间土地改革的情景
王贵芬老人与她的抗战故事
王贵芬老人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她年轻时曾在中国驻瑞典大使家当保姆带小孩,后来又到了丹麦做同样的工作,同年回国。回国后在托儿所工作,后又被调到工艺美术厂做工人,直到退休。退休后又在居委会上了两年班,还做过两年公益性美术老师,教社区居民画花鸟和古代侍女。王阿姨和前面提到的李阿姨关系十分要好,两人一起来参加绘本人生的活动。虽然两人的童年都在被日军占领的河北长大,但与李阿姨生活在对日作战前线不同,王阿姨后跟随母亲去东北投靠了在外打工的父亲,后来才回到家。
由于日本人实行“三光政策”,年少的王阿姨与母亲一起到东北去投靠王阿姨的父亲。然而,父亲所挣的钱并不能完全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所以日子过得很艰苦。王阿姨十岁那年回到家乡,听邻居说日本人大扫荡,搜查日本人,老人的一位本家大伯因为此而活活被烧死了。王阿姨的老伴年少时父亲就被日本人所害。
此图为老乡们发现鬼子进村,把牛赶进山里的情形
其他老人与他们的抗战故事
朱履州老人江苏苏州人,1950年高中毕业考到国务院中央财政经理委员会,开始学习化铅。1960年在国务院校对课工作。1945年退休,退休后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做校对工作。
此图描述的是“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占“无锡戚墅宴电厂”,杀人成灾。老人的亲叔叔遇害身亡。员工血染红了电厂。老人逃到了苏州乡下,逃过一劫。
于顺芝老人是山东人,十七岁去的东北,22岁来北京工作,在北京市公安局。1988年离休,现住在三和老年公寓。
此图画的是日本飞机轰炸老人老家山东时的情景
麻桂荣老人1961年来到北京,在居委会工作,任主任。现居住在三和老年公寓。麻阿姨学习绘画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她非常高兴与快乐。刚开始因为没有学过而害怕画,不敢下笔,现在敢画了,并爱上了画画。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以开朗豁达的心情、健康的身体积极地面对生活。
图为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到山村,打土豪分田地
吕能诗,原在北京市航天中学任高级教师。退休后,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她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旅游、摄影、琴棋书画等。她对自己的生活格言是:对生命、生活,热爱、积极、现实、平常心态去接受,一切顺其自然。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所画
徐浩滨老人是位热爱生活的老人。虽然已经93岁高龄,可他仍然坚持每天早晨健走800米,积极参与养老院组织的各种活动。
徐爷爷是位闲不住的老人。他喜欢手工,每年春夏秋冬都会根据时令,利用养老院周边社区里别人家丢弃的木材等材料制作各种日用品。他还喜欢把自己的作品送人,我们好几位志愿者都有幸获赠了徐爷爷的“手宝”。
徐爷爷是位对自己要求很高的老人,他对自己的表现有着高标准。也因此,他也是位“任性”的老人,是位气得我们跺脚顿足,却又对他无可奈何、无计可施的老人。因为,他由于对自己画的抗战记忆绘本不满意,竟然把它们都给撕了、撕了、撕了……
徐爷爷撕毁的抗战记忆绘本,有他在南京大屠杀后,坐船回溯长江逃难到武汉的场景,有他在重庆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跑防空洞的场景,还有他在战时军工厂工作,为前线将士生产弹药的场景。真是可惜啊,至少有六幅珍贵的画作由于徐爷爷的“高标准”再也无法问世。
“七七事变”那一年日本人偷偷进入山海关
刘宗良老人1930年出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中学、中专、大学、党校)。1990年退休后,继续从事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及当代史研究工作,现入住老年公寓。
他认为现在通过绘本的形式,画出自己的人生故事,愉悦身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阳光照进心怀,潇洒地行走在人生路上。
此图为日本人投降的画面
上一:
蜜月里的故事---陈伯行
下一:
美好时光---李春云
友情链接 :
全国老龄办
东城区民政局
恩派NPI
十方缘
乐龄
电话:
010-84641761
邮件:
qlr@qlrr.org
网址:
http://www.qlrr.org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三条32号一层为老服务联盟办公室
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 2010-2015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6662号